“造物时代”的自由意志――观施少平个人作品展有感

发布时间:2011-09-19作者:访问量:690

无意中经过位于新乐路的东正教堂,惊喜于它不同与往日那大门紧锁的模样,于是入内一探究竟,才发现正巧赶上91级舞美系校友施少平先生在此举办的个人作品展。

造物时代·施少平《莫·非》系列个人作品展是油画家施少平继2010年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个人作品展之后又一场殿堂级艺术品的重要展示。本次展览是施少平的《莫·非》系列首次在国内进行展出,汇集了20多幅精品力作。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美术评论家张平杰先生表示,施少平首个国内个展将开启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全新的艺术旅程。

关于当代艺术,施少平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当代最重要的是思考自身的东西,结合自身的经历,而非人云亦云。所以,自由对艺术家是很重要的,艺术不能受到局限,它们是没有规则的,有规则的艺术就不能称其为艺术。

于是在这次的展览中我看到了类似于青蛙的两栖生物,扭曲的、变异的、不规则的……压抑的色调强烈的刺激着观者的视觉神经,甚至乎,画作上有真实的蛙皮,契合了生物蜕变的主题。而这样新颖独特的主题的确与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自幼在家乡秀丽的山水间成长,加之其父所从事的生物科学,使施少平对生物艺术有了与众不同的见解。生物的预演与变异,生命的溯源于演绎,甚至是艺术的发展与突破,都在这一张张画作上自由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施少平关于艺术自由的论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那种生命寻求自由张扬的态度也同样在他的画作中得以体现。

自毕业之后,施少平就进入了歌舞团从事管理工作,而他也能够胜任那些繁杂琐碎的行政工作。但这十几年时间他都没有作画,不过带团出国巡演的经历,也给他制造了许多接触西方一流艺术作品的机会。2008年,他毅然辞去了平步青云的机关工作,再次拿起画笔,投身到独立艺术家行列。

这样的经历,让我突生一种感动。想起他作品中那些名为“蜕变”的青蛙,它们一个个被悬挂着,表情疲惫、无助、惊恐,或许隐喻的就是我们(尽管艺术家本人并不希望观者对此进行简单狭义的拟人化解读),但如果眼睛不能为我所看,肢体不能为我所用,思想不能为我所控,那我们与蛙类何异?生活的真谛究竟是平稳还是自由?这不禁让我想起青年音乐家宋思衡的一段话——“先自由,再温饱还是先温饱,再自由始终是一个让国人非常纠结的问题。不过我们必须考虑到的是,如果先温饱再自由,估计就都是饭桶了,更勿论这种论点的实际可能性了,一个先温饱的民族如何建立自由精神?”可见,“自由”二字之于艺术,之于艺术家是多么重要,或许施少平正是用这种亲历在诠释着他的艺术观念吧。

当艺术作品完成,并且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它就已经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了,它们仿佛会说话,会表达,正如同你看到那些蛙类的眼睛和四肢正在转动与伸展,每个人体会到的感受千差万别。于是在此附上展览信息,望读者亲临体验。(文、图:方宜义  编辑:榕树)

 

 PS施少平《莫·非》系列个人作品展 信息

展期:201192日——20111030日,

时间:每日上午11时至下午5时,周一休馆。

地址:新乐路55号 东正教堂。

图为展览作品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