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戏剧节】发扬当代大学生精神,做属于我们自己的戏剧

发布时间:2012-10-25作者:访问量:1148

戏剧活动在现在的各大高校已不再是新鲜事,因为在各大高校都活跃着一批又一批热爱戏剧的青年,戏剧社已经是高校里一股不能忽视的能量,而短剧则是各大高校戏剧社一种主要创作形式。
有幸,我观看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短剧汇演”,参演的是来自全国的6所高校的戏剧社的参赛作品。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故去的亲人》采用了旁白与表演融合的表现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遗产纷争的故事,演员表演诙谐,场下不时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江汉大学的《青春的使命》则通过介绍自己本校的校史来弘扬爱国精神。东北林业大学的《天路》则利用祖孙两代人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天路的故事,也连接祖孙的之间的天路。
但是,在这次汇演上有个很明显的现象,西北工业大学的《担当》、复旦大学的《4:1》、华北电力大学的《世纪末,回旋》得到了场下的阵阵共鸣,演出效果极佳。我们仔细思考下不难发现,这三个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当下大学生自己的故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作品,极易引起场下大学生的共鸣。
《担当》讲述了一对年轻的恋人在路上偶遇晕倒的老人,小情侣就是否将老人扶起而引发了矛盾,女孩子担心被讹,而男孩儿则提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担当的责任感。故事本身涉及到了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诚信危机。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又该承担起怎样的担当呢?全剧摆脱了一种说教的形式,而是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在讲述一个故事,最后感人至深。
《4:1》则是很简单了讲述了一场大学里的球赛,全剧非常的生活,却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阳光、坚持、信任、向上的特点,剧中大学同学间那种炙热的友情也引起了场下观众的共鸣。
《世纪末,回旋》与前两个不大一样,剧本结构与布莱希特的风格相似。故事讲述了大学里,一个从小在国外长大刚刚回国念大学的华人,不了解祖国的文化,两位同学便通过角色扮演,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其间大量运用一些现在流行的语汇,很接地气,场下共鸣不断,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的上写五千年中的大事记,最后引人深思,强调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正视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戏剧本身是有力量的,使用的方法多样,但是如何用好这个力量,选对方法,却至关重要。现在的大学里需要的更多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戏剧!
在大学里,自由丰富的大学生活往往也会让人觉得迷茫,戏剧的力量便体现出来了,戏剧不仅可以娱乐生活,更能交流灵魂。如果只是一味编排只是为了娱乐的作品,是没有办法给校园输送营养的。又或者只是一味排太过官方或特别正的作品,会使同学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没办法入戏,并且对于热爱戏剧表演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也很难理解并演好这些内容。
这时候,展现当代大学生当下生活的作品便脱颖而出了。
在这些属于大学生自己并且展现当代大学生真实生活面貌的作品,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话剧是现场的表演,不像影视的镜头语言,话剧表演有很强的假定性,越真实越能让人相信我们不去讲那些大的,就从大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让每一个看戏的人多多少少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便会欣然接受这些作品的,说的通俗点,就是接地气。
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可高于生活。抓住一个小的点,放大出一个值得大学生关注或学习的点,因为前面的生活,他们便很能接受你所想表达的。许许多多的小真实,可以弥补一个大的不真实。
通过戏剧的力量,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让每一个当代大学生都能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现在的大学戏剧,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戏剧,展现我们真实大学生活的戏剧,通过戏剧,传递正能量!(文:赵宗贤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