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永恒 青春无悔――观话剧《沙枣花香》有感

发布时间:2013-05-13作者:访问量:515

    由安谅先生原创指导,著名导演雷国华工作室编创的展现维汉民族情感交融的大型史诗话剧《沙枣花香》在上海宛平剧场从4月24日至5月5日连续上演。场上响起辽阔悠扬的音乐,一个身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姑娘伴着曲子舞动柔美的肢体。鳞次栉比的黄浦江沿岸,广阔无垠的戈壁滩交融在戏剧舞台上。飞扬的沙枣花将观众带入两代人的援疆故事里。
    话剧以眼科医生刘秦坚持奔赴新疆支援展开,讲述刘秦及其父母两代人的面对事业和爱情上的种种困难勇往直前,不言放弃的故事。两代人经历亲人,爱人的失散分离,扛住了大漠沙尘的恶劣天气。《沙枣花香》以刘秦一家两代人三十年的在援疆道路上对于事业、亲情、爱情追求的故事折射几代人为了理想和祖国建设对援疆事业的坚持。
    初春五月正是沙枣花绽放的时间。小小的,黄黄的,不起眼的花,在刘秦这些援疆人的心中是最香最美的花。它比天山硬朗,比昆仑挺拔。在盐碱地里盛开。它是岁月献给戈壁的贡品,祭奠十万援疆儿女的支边青春。岁月永恒,青春无悔。
    沙枣花是大漠玫瑰,是爱情的象征。六十年代上海援疆知青刘文佳和维吾尔族小伙子买买提·格力的爱情就是在沙枣花的见证下完成的。买买提·格力献给爱人的花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是小小黄黄,不起眼的沙枣花。但花的香味沁入两人的灵魂。恋人们渴望的爱情便犹如沙枣花一样耐高寒,抗干旱,战胜一切外部的干扰。
    沙枣花是一首歌,也是一首诗,是地域、民族文化和情感的交融。飘香古道的沙枣花,像维吾尔族美丽少女那样摇曳生姿。从上海来到新疆的城市青年必须习惯呛人的沙尘黄土,不稳定的地震时常来袭。忍受心灵处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没法寄托的思念。喝口沙枣酒,随着歌曲跳支维吾尔族的舞蹈来慰藉自己的内心深处。
    《沙枣花香》将有关“香妃”的传奇爱情故事构建其中,扩展了戏剧的诗意。香妃也是爱人的意思。汉族姑娘是维吾尔族小伙的“香妃”。不仅是关乎爱情,还融合着祖国的大爱。维汉民族的心与心是相连的,他们爱祖国,爱边疆,是没有血缘的一家人。
    话剧《沙枣花香》是史诗创作风格,舞台场景具有一种意境和写实诗化的依托风格,强调历史和现实的相融。将繁华的黄浦江沿岸和漫漫辽阔戈壁滩同时呈现在舞台上。由刘秦新一代的援疆青年引出上一代援疆知青的前史故事。
    两代人的援疆是不一样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城市青年响应号召“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在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成为兵团一位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战士。历经三十多年岁月的积淀,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新疆的快速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二十一世纪的援疆更具有特定的专业性。刘秦和王婷婷新一代的青年是以专业眼科大夫的身份来到新疆,被新疆人民称为“给别人带来光明的太阳”。刘秦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寻得失散多年的父亲,也解开了两代人埋藏心里几十年的误会。
    原创及指导安谅先生的话说,沙枣花香来自广袤神秘的西域,它飘香万里,夹裹着大漠戈壁和泥土的气息。沙枣花香里也有黄浦江的温柔情意,它芬芳和妖娆中,渗透了雄浑和细腻。在曾经荒诞不经的岁月中,支撑着这片天地的,还有挚爱。在如今物欲横飞的年代里,我们也要赞美一种闪光的信念。我从来相信,这个世界即便令人捉摸不透,让人悲伤烦忧,但每一天的阳光,总像人间的情爱,总会流光溢彩。
    殷殷援疆情。《沙枣花香》展现了维汉民族的深厚情谊,描绘了当代民族的和谐,为祖国建设献上自己青春热血的史诗画面。
 

 

 

                                        (文:学生记者 朱栋绮   编辑:佳奇)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