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读书周报:宏观叙事微相表演――读张晓明新著《微相表演》

发布时间:2013-05-28作者:访问量:272

 

   《微相表演》张晓明著   文汇出版社出版

    ■张生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表演艺术的期待和喜爱也水涨船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艺术院校的教师或艺术工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舞台积累把这种期待和喜爱学术化、体系化和普及化,就是一个非常需要有人去完成的事情。特别是“微相表演”在目前中国的影视表演理论界,尚处于一个认知度与普及度都不甚广泛的阶段。虽然匈牙利著名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茨早在60多年前便在其专著《电影美学》中,首次提及电影表演领域的“微相学”这一概念,以后包括我国电影理论界的一些专家在内的学者也在各自的论述中谈到这一概念并肯定它的存在及重要性,然而时至今日,仍没有一部较为系统、全面阐述“微相表演”的专著。新葡萄8883官网AMG表演系教授、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级演员张晓明近日出版的学术新著《微相表演》就填补了这一空白、弥补了这一缺憾,这是令人欣慰的。
  电影是一个人类精神发展的艺术图像史。就像《魂断蓝桥》记载了二战期间美国人对战争的思考印记,《一路平安》 的旋律贯穿影片,它绝不是单一的主题曲,而更像是人类的祈福之音;意大利的《红色沙漠》 是战后人们对人际关系思考的新判断、新抉择,红色是激情,沙漠是冷淡,激情遇到冷淡,是诡异还是必然,无人能知,让人茫然;至于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则更是把故事的几种可能用一种既有东方佛教的神学意味和西方存在主义色彩的理论交织一起,让你既对真相的披露怀有期待,又对实际的结果陷入绝望———电影的这种宏观叙事能力高低,决定了一部电影的真正价值。
  然而,电影纵有再宏大和深刻的叙事主题,如果没有“微相表演”的艺术手段来承接,也是难成大器的。电影在发展,电影表演也在不断地寻觅它的最佳表现方式———微相的表演,就是这样的手段。所谓“微相表演”,就是脸部的表演、脸部的呈现,必须真实、细腻,更加符合电影的纪实性美学特征。这种魅力,来自于演员对角色感受由里到外、由粗到细的演绎,来自于演员对规定情境由远到近、由动到静的掌控,更来自于演员对人物感情寓“内敛”和“外送”于一体的绵延……在一个长镜头中,有时演员没有感情会变为最有感情,没有感受会变为最有感受,没有感觉会变为最有感觉……这里的核心就是“微相表演”是否到位、是否出色———“微相表演”,哪怕是脸部的一个微小动作或没有动作,让蒙太奇镜头的有机组合下,就能使影片由小到大,托起渲染故事主题的重任。
  感谢张晓明老师,在百忙的教学中,不仅从事艺术实践,还要从事艺术研究,再写出了这样一部有水平的专著。全书三个章节,分别论述了“微相”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微相表演”的元素及训练以及进入摄制组手册等内容,既有理论铺垫,也有实践指导; 既有常规运用,也有应急演练; 既有分段预习,也有整体合成,较好地承担了作为教科书的使命,相信更多的学生能够透过阅读此书得到启发和帮助。(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