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马原讲座――《新财产时期的文学机遇》的感受

发布时间:2013-10-21作者:访问量:236

10月20号的下午,也就是创想周开始的第二天,上戏邀请了著名作家马原先生来校讲座。前来听讲座的听众很多,209教室已经被坐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些来晚的人没有位子直接坐在了楼梯上。
第一个讲话的是一位马原的研究专家——郭春林先生。在研究马原的同时,郭先生也是马原的好朋友,曾经写过《马原源码》一书来阐述对马原的研究。在郭先生做完对马原的简短介绍后,马原开始了他的讲座。
讲座题目是《新财产时期的文学机遇》。马原先是谈起了自己的最近创作的小说《纠缠》。他引用卡夫卡和加缪的观点阐明了自己对《纠缠》这本书的创作意图。马原说卡夫卡发现了人生真谛,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没完没了的纠缠;对加缪的看法则是,加缪用自己巨大的洞察力发现人生就是一场没完没了的重复。这两个名家不仅是荒诞戏剧的理论来源,更对马原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紧接着马原带着大家一起回忆了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他家已经算是中产阶级,但是家里只有三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两个折叠椅和一个板凳。这些简单的家当就是那时候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拥有的全部家当。小时候他认识一个司令的儿子,因为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关系,他们经常去司令儿子的大房子里写作业。这个大房子在当时已经算是豪宅,两层总共小三百平米,非常宽敞明亮。根据马原的回忆,他家大概有六七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马原感叹说,在当时能有这么多椅子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很多家庭只有桌子和板凳,买不起椅子的。后来马原到了上海以后又去了一户弄堂里的人家,仅仅14平米的小房间挤了9口人。大概3米2高的顶棚被在2米高的地方做了一个天花板,天花板上有一个洞,屋子里就有梯子,供七个孩子爬到二楼去睡觉。夫妻两个则住在一楼。但是就算这样,无论是马原家还是司令家,以及上海弄堂里的人家,大家的房子都是国家的租赁房。马原老师举了这三个例子来说明以前的中国人是没有财产观念的。
正因为这样,以前的艺术内容上只有政治、阶级矛盾、情感,唯独没有财产问题。所以有些戏里的一号人物被塑造得没有质感,苍白无力。导致新中国的文艺从一开始就有先天缺陷,文学艺术偏向思想、主义的内容。而到了莫言、苏童、刘振宇、方芳等人的创作,微微有了涉及金钱、财产的迹象。直到改革开放后,金钱利益的观念才上升,马原举了自己买房子、换房子的例子来说明他明显意识到自己从一个无产者变成了有产者。但是财产膨胀速度特别快也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说有钱人暴富。马原举了自己一个朋友几分钟轻而易举买两亿多豪宅的故事,而且不用按揭一出手就买了五套两亿多的别墅。这说明如今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使很多人因为暴富或者太过贫穷而产生了不好的心态。
接着马原点出了讲座的重点,那就是“国家不兴诗家兴”,意在说明现在的文学机遇非常多。但是讲到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马原先生有些局促地结束了本次讲座,大概只讲了准备好的五分之三的内容。
虽然马原先生没有完成他的讲座,但我相信他后面的内容也是非常精彩的。他的语言诙谐幽默,让人感觉到仿佛是在聊天拉家常时便让你有了一个提升。他这次演讲为我们点明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一个新财产不断积累的时期,而把握住当下的时代,抓住文学机遇,便能做出更好的、更接地气的创作。这也是就读于戏剧学院的我们应该从当代作家身上学到的本领,非常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名家讲座。这样零距离地和大家面对面,更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得到升华。(文:苏晴    图:顾秋梦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