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牙齿飞起来――观《金龙》后感

发布时间:2014-04-01作者:访问量:177

327日晚,表演系中德合作大戏——《金龙》在端钧剧场成功演出。

“金龙餐厅是一家中式/泰式/越南料理餐厅……”舞台场灯一亮,四个德国演员在一个用五颜六色椅子搭成的狭窄的厨房里忙碌而机械地工作着,给人一种很强的拥挤空间感,就像现在人的生活。突然一个新来的亚洲年轻人牙齿痛,厨房里的其他人手忙脚乱地帮他拔牙。与此同时,餐厅的楼上面上演着几户人家不同的生活:有祖孙俩望着楼下的对话;有意外怀孕的孙女和她男朋友的生活;有因为妻子有外遇而醉酒的邋遢男人;还有一只蟋蟀和一只蚂蚁的寓言故事。交错上演的情节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越到最后,越是震撼。

整个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将人物都“反”了过来,让男人演女人,女人扮男人,让德国演员扮演亚裔移民,中国演员演德国市民。虽然一开始看着男生穿紧身裤带空姐帽翘着兰花指说话让我有些适应不了,频频跳戏,但是看到醉酒男人指着穿礼服的女人,大声咆哮问她为什么时,似乎看懂了些。反串人物的性别,让演员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自己的角色。男人和女人,德国人和中国人,这是一种创新的导演思维,稍微处理不好就会让观众感到不真实,但很显然玛格丽特·舒勒教授在这上面的确花了很大的功夫。演员既是故事中的角色,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刚才还因流血过多倒在地上死去的年轻人会突然爬起来做下一段故事的叙述者,这让我想到了布莱希特著名的“间离”手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到餐厅里的人拿出一块“金龙”毯将年轻人裹起来从大桥上抛下时,那金黄色的反光直愣愣反射进了我的眼睛,心莫名一疼。年轻人的牙齿被人踢下桥,掉入河中,他想着他可以一路顺着漂回中国,那块金龙毯就成了解说员手下的地图。终于他回到了中国,还高兴地因此省下了路费,所有的人都围了上来,欢呼声祝贺声此起彼伏,看在人的眼里却莫名地悲哀,那尖锐的笑声和刺眼的金黄色是多么可笑的讽刺啊。炎黄子孙的命运居然如此凄凉,那一个个放肆欢庆的围观者是不是鲁迅笔下的那一个个麻木的“看客”呢?

    全剧还有一条线——冷酷残暴的杂货店老板和一个美丽可怜的亚洲女子。老板看上女子的美貌让她接客,可怜的女孩被一个个男人摧残,她一身绿色的衣服就像田野里的蟋蟀,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终于在一个醉酒男人的残暴下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她就是年轻人寻找的那个姐姐;也许,她只是所有姐姐中的一个。

    看完整剧,有种说不出的压抑,剧里的生活也许就在我们的生活里一遍遍地上演,像牙痛一样,只能痛得躺在地上,等待着流完血而离去,却无能无力。那么为什么不让牙齿飞起来,飞进那些人的碗里、心里。(文:骆梦燕  图:黄闻博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