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局】在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中拾取生活本态――《戏曲程式化与生活》工作坊有感

发布时间:2014-05-14作者:访问量:498

戏曲看似是一种传统古老的舞台艺术,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相距甚远。并且随着大众媒体以及现代化的电子通讯工具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变得日益快节奏化、去精细化。人们不再浪费多余的时间去进行精益求精,术业有专攻的学习,而普遍去追求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这就造成了现代人大多数“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的现象。除去个别对性别有具体要求的工作以外,大多数的行业都形成男女通行的局面,因此也就造成了现当代人普遍的一种“中性化”的趋势。

戏曲不同,戏曲对于角色行当,男女老少之间的区别是极其讲究并且细致的。生、旦、净、末、丑,再细致一点划分,老生、小生、武生,花旦、青衣、刀马旦等等,不仅仅是戏曲舞台上的角色,更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性别、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物的存在状态。然而对于每天沉溺于庸碌的工作生活的人们而言,这种对于自我的身份认同是缺失的。从某一方面来说,在他们的看来,社会只有男女之分。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男女之分的界限也是趋于不明朗的。

单就从走路而言,这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状态之一。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演员最先习得的也应该是走路上的功夫。喜怒哀惧,人之常态,不同的心情状态会呈现出不同的步履大小,步伐节奏、步行姿态等等,这些都是极其常见并且生活化的东西。工作坊从走路开始,到行当分类,程式化做功的演示、分组教学、到最后的学习成果展示结束,尽情展现了男性的威武之躯和女性应有的柔美之态,从粗犷走向了精致。如果说,生活百态是瞬息万变的,那么戏曲就是在这百万种姿态的基础上,抓住它瞬息万变的影子,进行定格取材并且放大加工。这加工后的东西就是戏曲程式化的表演。

倘若说生活是粗放的,洒脱的,那么戏曲较生活而言,便是精致的,忸怩的。在此次工作坊中,我们既看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在生活中共同体现出的生活常态,也在李莎老师以及众多戏曲学院学生细腻的做功表演中,感受到了生活原色的精华。

在现当代人逐渐迷失自我,而日益粗糙的生活状态之下,能够有幸来参加一次如此生动细腻的工作坊,是一种对于遗失生活本身的拾取。戏曲与生活相隔并不遥远,恰恰相反,与生活相隔遥远的是我们本身。以古为镜,反观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我们真的是在生活,还是仅仅只是生存罢了?(文:王玉洁  图:黄闻博  编辑:榕树)

 

图为工作坊现场

 

图为师生集体合影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