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周】让艺术有感而发

发布时间:2014-10-21作者:访问量:232

今天有幸参加了钱仁平老师的《诗情画意赋新曲》的讲座。这场讲座所带给我的启发与思考是全新的。钱仁平老师作为一位音乐专业的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鲜为人所熟悉的音乐巨匠——黄自的部分经历与他的部分经典创作。

    讲座的开始,我们就了解到,上海音乐学院正在展开一个音乐手稿收集库项目。这个项目作为目前最大的一个华人作曲家手稿库,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它以黄自先生的手谱为基础进行研究,尤其对于进一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在聆听黄自先生的求学经历的过程中,我们捕捉到了一个十分特别的信息。在耶鲁大学期间,他主修的是心理学,并在课余学习音乐修了学分,从而在一年内就取得了另一高校的音乐学士学位。心理学——这看似完全无关的学科却为他今后的作曲提供了帮助。艺术如何使人感动?如何令人感同身受?如何令人自然代入艺术表达中的各类情绪都是关于心理的问题。艺术之于观者的体验绝不止于视觉上。如何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在心理层面进行对观者的体贴是一位艺术从业者需要学习、领悟的部分。除此之外,黄自先生生在民国这个对音乐影响有限的时代,他超脱于时代的音乐、审美眼光,扎实的音乐基础,以及从传统文化中的汲取即使放在今天都是十分伟大的。即使在不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的情况下,从未来与过去的发展、文化、中寻找灵感、引据经典,获得启发,我想这样的段创作过程是无数艺术家努力的方向,更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一项艺术命题。

    接下来在钱仁平老师播放的音乐片段中,这些在中国音乐史上做过开天辟大事的音乐家们在为古诗词作曲的歌曲听来令人十分的感动。单纯悠扬的钢琴声和雄厚的男中音搭配擦出了奇妙的火花,透出的是一种最自然的、最打动人心的美感,这是我没有体会过的。我惊讶于这些歌曲是根据诗词本身的平仄声调与发音进行谱曲的,这样细致的钻研下才能创作出如此自然美好的歌曲。同时我还领略到了通过改变谱曲的节奏营造出的不同的气氛。一个和音的改变便是整体情绪的颠覆。当这些平时不会注意到的小细节被放大,这其中的给人的惊讶甚至超过一般的宏伟巨制。

    听罢,我不禁想是什么让这些艺术家们能够如此热爱音乐并且有耐心、用心地体会这些字字句句?我想是对于艺术的热爱。艺术是一项事业而不是商业,艺术是热爱而不是噱头。在这个什么都是速成的年代,都说艺术缺乏了令人感动的一面,多的是商业化。虽然在这个快节奏是现代生活的趋势,但是即使这样,我们对于艺术的钻研是不应快节奏的。艺术拥有其自身的语言:和声、笔触、表情……结合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时代特征,顺着时代风浪通过不断地钻研,攀上一座新的艺术高峰是钱仁平教授的演讲以及黄自先生的经历对于我们,对这个时代最好的激励。(文:刘盛元  图:王楚雯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