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周】当中国微电影遇到多元文化――严�晔老师浅谈微电影跨文化创作

发布时间:2014-10-23作者:访问量:219

    微电影是什么?和电影,和短片有什么不同?严老师一上来便引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小时之内?制作成本低?或许都有。那么微电影的拍摄目的呢?学生片?宣传广告目的?政府扶持?都有。相比国内的微电影,不同文化下的微电影的拍摄目的和形式各有不同。

       严老师谈到他曾经想为一个国外的朋友在国内推广他最新微电影,但被拒绝。原因是对方要参加各国的电影节,而这必须接受一些"首映"等要求。等到这部电影投放于网络,最快也要到一年后,并且还是经过加密的,小众范围地播放。

       相对国内微电影,更小众,更规范并不是是国际化微电影的全部。更新锐,更创意,更有所突破,这才是中国微电影所并不具备的。

       严老师播放了一点新西兰48小时电影大赛的一部获奖作品。故事大概讲了乡村医生背景的男主角不断被村里的女孩子们拒绝后,面对一位来请他治疗胳膊上的伤口的女孩,他竟为她做了截肢手术。类似的手术做了许多后,他将从各处收集来的肢体拼缝成一个完整的女孩。用一罐下新西兰红牛将人造人浇醒。最终该短片以医生复杂的微笑为结局。

       且不谈这部短片是不是应当被归入限制级影片,且不指责该电影也有明显的植入广告,但它作为一部完整性高,构思新颖,角度奇特,拍摄技巧优秀,确实是中国当代微电影制片人和爱好者值得学习,思考的。

       新颖,创新。这正是多元文化给我们本土微电影所急需思考的课题。列举中国当代微电影,无外乎无外乎五个主题:情色,煽情,评判当今,同性恋,贩卖青春。其中情色竟达到网络高搜索率的一半。

       微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的一个窗口。它可以展示自己本土文化对各种文化的一些看法,观点,并影响别的文化。文化,应当多元,应当百花齐放,应当永远充满新的创意,新的想法。学习是可以的,但明显地一味模仿就会使"微电影"这个本身充满新意的名词变枯燥乏味。

       中国微电影为什么不能有所创新?就算是三级片的题材,做的好,做的精致,能提出新的想法,给出新的观点,也是一种突破。

       或许,对于现在的中国微电影,想走上这个多元善变的国际平台,光靠数量多,投资多,观众多,明显是远远不够的。(文:朱子韵    图:王楚雯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