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丁剧评】他们的灵魂戴着花冠――《微乎其微》剧评

发布时间:2014-11-24作者:访问量:291

《微乎其微》的舞台布置极其简单,在新空间的小剧场里,三个演员,兼作音效,为观众奉献了一出质朴的戏。
演员岩•费尔斯列夫抱着吉他自己上场边弹奏边缓缓絮叨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岩之前是个演奏家,现在是个演员,五岁开始学唱歌,而自己音乐上真正的老师是布鲁斯音乐家——约翰•李•胡克;李德•百利;布朗尼•麦吉。他用模仿这些人的演奏方式,告诉观众自己人生中那些重要的音乐家,像吉他之神波特·扬施,岩见到的第一个吸毒的人;像罗斯基勒、斯蒂•摩勒,像第一次用丹麦语、丹麦诗歌歌唱的Eikskaløe(艾克)。岩直言对于那个年纪的自己来说,这些人,这些人所唱的歌是很难理解的。“那些曲子的内容对我来说却很陌生,犯了谋杀罪的黑人在监狱里度过艰难的日子,对于一个丹麦中产阶级的男孩来说,那是很难理解的生活。”那个年代流行垮掉派民谣,提到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这首歌暗含着《微乎其微》将要提到的所有主题。出生于汽车之城底特律的约翰•李•胡克,生长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鲍勃·迪伦等等人物,对岩、对将要扮演艾克的易本来说,他们都是脱离了“迷惘一代”的“垮掉一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战争、暴力、种族歧视等等社会问题都抱着怀疑精神,勇于直面问题。鲍勃·迪伦在《答案在风中飘扬》一歌中,提出他的思考,想要快点找到答案一样,努力挣扎。但是,那一代人并不快乐,“那些年,很多人都自杀了”,岩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们,那个疯狂而异想天开的艾克,用丹麦语写下歌词、演唱,创造了音乐世界的一座里程碑之后,却在印度自杀了。岩还提到了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这似乎暗示着艾克、以及那一代像艾克那样的人,被自我无情得追猎,被精神文狸而折磨,无法摆脱绝望,无法重新回到现实生活而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其实,《微乎其微》的主体故事是由易本•娜格尔•拉斯姆森一个人表演出来的,岩•费尔斯列夫只是由自身历史引出了艾克,而易本则既扮演又跳脱在本身的角色之外。易本讲述了与艾克的关系和故事,讲述了1976年自己在《来吧!岁月属于我们》扮演巫师的角色,而这部剧是一部讲述印度人和先驱之间的汇合、文明和非文明之间的斗争、相互背叛、战斗的故事;易本又讲述了自己在《布莱希特的灰烬》中扮演了凯特琳,这是一部将布莱希特的生活和游历跟他作品中的场景和角色结合起来的演出。易本所扮演过的角色的故事是被剪碎编织在与艾本的交往历史中的,这些正是导演想要揭出的“隐喻”,这里呼应了岩在弹唱中提到的那些歌曲,那些歌曲中隐射的社会问题——关于战争的、关于种族的、关于愤怒的以及关于人自身的。
“雪是天上飞下来的东西,不,它是把你送上天空的白色东西”,“ 雪很快散布到你的血管”,易本转着逆向天空的大伞,纸片做的雪,就像是把灵魂散漫空间与时间。易本讲述故事,“即便我不说一句虚假的话,那也不是事情本来模样,然后我放弃了,我感觉对那些话语无能为力”,这句话恰巧也是我的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兰波曾说“……在苔藓的荒漠中,他们默默地制作棺木。其中城市的珍宝,将在虚拟的天空下发笑。……维纳斯!暂时放开这些情人,他们的灵魂戴着花冠……”那些易本所经历过的事情、易本所看到的人,那些岩所演奏过的歌、岩所提及的音乐家,对于现在这一代人来说,呈现的模样已经不是原先的他们,微乎其微,宛如雪花没入大地和一切都凝在一起,而那些人却是灵魂都戴着花冠的。
能看出,导演极力想要营造一种空的感觉,努力在制造一个既能拉近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但又能充分突出演员表演的舞台空间。《微乎其微》攫取的是属于演员自身的生命片段,通过肢体外化,讲述关于生死、人性的问题。尤金尼奥巴尔巴想谈的问题可能是大家不太想直面的问题,他也极力想要摆脱文本的限制,所以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文本剪碎编织起来,利用岩和凯的伴奏、说、唱,划分开每一个段落。演员在每一个段落中行动是统一的,最终组合起来看似和谐的篇章。(文:陆雅馨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