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周】采访《双重》导演、编剧佟童

发布时间:2016-10-26作者:访问量:660

被采访人:佟童(《双重》导演、编剧)

学生记者:陈先明

Q:《双重》这个剧名的含义?

A:本来我们是想在故事线上打造多重人格,但是由于各种时间环境上的限制和过于复杂,考虑到观众的观感可能会不好。在国外的版本里,是启用观众作为事件女主角,而我们的版本是将观众担任事件中心姐姐的角色,而不是女主妹妹韩欣白,并且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女主,所以设置女主是全程不出现的。《双重》的含义有两条,一个是姐妹之间的线,姐姐与妹妹从小都是在一个三四线的城市长大,都怀揣着梦想,又遇到各样的阻碍,存在争宠和攻于心计的姐妹关系概念,我们叫它双重。但因为我们这个戏的形式需要观众在户外持续行走,怕观众体力不支,在时长的关系上砍掉了一些剧情,这部分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第二个是对于女主角韩欣白,作为一个小网红,她在线上线下有两种身份,包括她对待世人、她的同学,都会有一个n+1重的面具。她在网络上好像是一个万人支持的网红,但回归她在上戏的学生状况,并不是非常优异有天赋的那一种,她可能非常努力,但并不能在毕业大戏排上一个好角色那种。所以她在网上的这种直播,包括微博这类的东西,让她找到了一种自信,所以她才会热爱和沉迷于这种形式的东西,我们称之《双重》。

Q:做《双重》这个戏的意义?

A:更多是希望借由时下的这些热点,讲述网络暴力的相对频繁。我们在做这个戏的时候,直播是最热门的一段时间,几乎是一开朋友圈大家都在直播,吃饭睡觉都可以直播,然后好的主播一个月可能就可以收获十几万甚至更多的财富。我们觉得这很疯狂。这个东西到底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呢?这对于努力工作,追求梦想的人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我们的女主韩欣白,这样一个在艺考中过关斩将,打败了上万人来到上戏的表演系学生,她其实是有一个当演员的梦,甚至是更加高远的,做一个艺术家。但是现实把她击垮了,那个心理落差是特别大的。包括前段时间上海的男艺人自杀事件,所以我们选择上戏,选择表演系的主体,是想让大家看到光鲜亮丽、充满激情、人人向往的明星生活背后,他们究竟经历着一些什么。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表演系的大四学生,她即将毕业,她要走向社会。为什么在传出个人遭到绑架的情况下,有人说她是被小三,有人说她是怎么样,都是非常负能量的推断?为什么没有人想过她是出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她也许真的是被人胁迫了?还是希望大家能充满善意地看待社会,不要让网络暴力肆虐。

Q:《双重》主打的特色?

A:今年浸没式戏剧是一个大热门。我们启用了新西兰的团队,做APP的技术开发,是国内第一部APP街景浸没式戏剧,有非常强烈的角色代入感。因为现在的信息也很发达,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浸没式戏剧。但是我们开启了一个先河是,在浸没式戏剧中,我们有声音,但台词是从耳机出来的,演员是不说话的,属于静默式表演。这个对于声台行表一体化的演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的演员必须抛弃镜框式的舞台表演,与观众静距离的无声接触。这使我们的演员训练时,那种当众孤独的信念感必须很强烈,才能达到在短时间内让观众入戏。这种表演形式就好像打游戏一样,担当了NPC的角色,带观众闯关打怪。一开始演员很排斥,因为我们使用的录音也不是他们本身的声音,而是启用了话剧中心的沈磊老师等人做更为专业的配音。但是在我们工作坊训练,一遍一遍地打磨之后,大家慢慢找到了信念感。

Q:为什么在戏中最后揭露妹妹是被领养的,但是没有解释原因?

A:对,我们是想要留一个悬念,明年创想周做续集。因为今年这个形式是艺术节的老总去新西兰的艺术节看了一部APP浸没式戏剧《失忆的女人》,他觉得这个形式特别的好,然后带了过来。但是故事是全新的,是由我们这边的团队创作的,原创的一个戏。

Q:在这样独特的演出形式上,为确保观感做出了哪些努力?

A:首先,我们售票是在大麦上,每一场只接待十位观众。我们在票面上已经提醒大家,在观剧前,要检查手机是否符合我们的版本要求。比如苹果手机要求在iPhone5以上,然后安卓又有哪些设置。提醒大家充好电,带好耳机。然后为了避免意外,我们的出发点是上戏礼品店,一开始如果大家出现低电量,版本不符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都可以提供替换的备用。在观剧的过程中,我们有导览全程陪同,如果出现技术上的问题,都可以随时解决。(文:陈先明  图:姜忻瑜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