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周】失歌――失去的挽歌

发布时间:2015-10-20作者:访问量:87

 

早些时候听闻《失歌》斩获2014年爱丁堡艺穗节亚洲艺术大奖、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心里便对这部肢体剧充满了期待,这次终于有幸用七十五分钟来安安静静的欣赏它的美。

《失歌》之所以享有盛名令人翘首以待,不仅仅是因为它受到的赞誉,而是它以肢体剧的形式所表达出的新的戏剧内涵。

在这场戏剧里,情节主线已经不是横贯全戏的脉络了,这沉重的任务由九个部分撑起。而这九个部分又由“击鼓传花”的游戏相接串联,通过戴上面具的方式展开、结束每个故事。鼓声响起的时候,面具就像一枚话筒一般,游走在演员的手中;鼓声一落,谁持有面具,谁就拿到了话语权和行动权,去完成一个关于面具关于老者的故事。紧接着,生命的种种悖论和种种可能就在绵延不绝的鼓声中毫无保留的呈现给了观众。

由一个中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引出了九个毫无瓜葛的故事,却又全部表现老人的境遇与心路历程:关于九种孤独、九种逝去、九种情怀、九种无法言喻又似乎根本不存在的故事:《戮》是关于衰老与挣扎;《蛊》是关于群体与孤立;《墓》是关于忏悔与宽恕;《妒》是关于老人与孤独;《瞽》是关于看得见与看不见;《猢》是关于年龄代沟;《母》是关于离别与祭奠;《途》是关于希望与无奈;《逐》是关于追逐与错过。九种情感融合在一起,吟唱出一首哀怨的挽歌。

这些精心构设的情节通过演员富有张力的身体语言一一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进行着思考。不但接收并理解着演员的表达,更想要去深层挖掘身体语言传达的背后故事。可以说,这引发了一场场观众脑海中的头脑浪潮。

赵淼导演选择了这种不着一字一句的表现形式真的是让人在观看过后拍案叫绝。抛去了话剧台词中的那份歇斯底里,用类似京剧亮相的一帧一画定格般的停顿动作精确的展现每个细微的情感。在表达或欢喜或嗔怒等的情绪时,每个动作又加上了几分夸张的效果和跳跃的思维,让人捧腹又感叹。就拿母亲与儿子天人两隔离的那幕来说,母亲擦了粉,穿戴上新的丝巾,一个转身就站在了椅子上,远远望着舞台左侧盯着昏黄灯光方向的儿子的那一刻,悲凉的音乐缓缓响起,有的观众触景伤怀,已经红了眼眶。

在这鸦雀无声的七十五分钟里,唯一的声响就是音乐。总是在适当的时候配合着灯光一起描绘出一幅深入人心的画面。一旦有人物死亡,灯光骤然换成了刺眼的红色,音乐陡然营造出悬疑恐怖的曲调,配合的天衣无缝。

这场戏剧可能让人困惑,让人伤感,让人愤怒不平。但是绝对不会让付出时间观看的人失望,因为它留出的想象空间浩瀚无边,甚至藏得下整个世界。

观看之前,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是一部肢体剧。而观看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笃信,这只能是一部肢体剧。(图:叶韵  文:杨楠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