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不是调味品,而是必需品!全国政协委员、新葡萄8883官网AMG工会常务副主席王苏:美育是学生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精气神”

上海科技报 2021-3-4 作者:陶婷婷 姜晓凌

发布时间:2021-03-08作者:访问量:340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新葡萄8883官网AMG工会常务副主席、表演系副教授王苏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指出,各地已在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培养人这一方针、加强“三全育人”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看,与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与知识课相比,美育发展容易被忽视

  王苏分析认为,美育有关人成长的“精气神”,由美育而酿发的人之气质、气势、气场,是其他任何一门知识课都难以替代的。但不少人还认为,它只是“唱唱跳跳”“秀秀演技”的游戏、娱乐,如果任由这个观点泛滥,将对美育发展乃至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出现严重误判。

  高考及水平考在内的各种考试,没有对学生在美育方面的素养有质和量的精准要求,客观上助长了师生、学校、家长忽视这些素养的全面认识和扎实培育。

  此外,艺术课“遭挤压”、艺术师资“被边缘”、艺术实践“表演化”及艺术氛围“碎片化”等现象在很多学校存在,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阻,造成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向更高目标迈进,出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互相埋怨,却难以回答“创新性人才难以出现”的“钱学森之问”尴尬。

编制“大艺术”教材,加大艺术教师培养力度

  在多方调研及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的基础上,王苏对学校“美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议。要调整艺术课中“理论”与“实践”的比重。目前,在新下发的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艺术课的理论学习比重明显高于实践训练(前者为必修课,规定学时72课,学分4分;后者为选择性必修课程,规定学时36课,学分2分)。应将这一比重互换,这样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做中学”。

  据了解,目前国内仅上海、广东等地贯彻大艺术观,统称“艺术课”,其他省份仍旧以音乐、美术课为主。建议按照“大艺术”观念(类似于社区的“全科医生”做法)开设课程和编制教材,并在更多地区推广。戏剧、影视、舞蹈等形式对学生全面成长的作用切不可低估。

  此外,考虑艺术教师的专业特点,应加大新专业、新能力培训的力度。考虑艺术教学的特殊性,进修提高不仅在专业高校,也可在专业院团进行,以适应教学发展新需要。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序列里,目前只有“音乐”“美术”两个编制名称,缺乏“艺术”这个教师序列名称,建议及早调整。

  同时建议,开辟艺术家驻校制度等路径,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美育的社会资源。鼓励和推荐各地老艺术家、知名艺术家介入学校艺术教育就是一项值得推荐和尝试的方法。

  要改革和完善艺术课成果的评估标准。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更多的还是关注学生在乐坛、画布及舞台、银幕等方面的艺术感染力,启迪学生通过具象形成抽象的、能举一反三的领悟力,点亮学生形神兼备、气势如虹的艺术表现力——这三种能力是艺术课教师、学生乃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基本修养,也是反映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指标。

  王苏认为,对青少年成长而言,美育不是调味品,而是必需品;不是点缀,而是魂魄。通过优质的、全面的艺术教育体系培养起来的青少年,朝气蓬勃、积极进取,他们有家国情怀,更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