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弘一大师――观《最后之胜利》

发布时间:2016-12-01作者:访问量:521

“人生有三层楼的境界,第一层是物质的满足,第二层是精神的追求,那第三层,是灵魂生活的净化,是人对自己不断的更改。”
妙莲法师的故事意犹未尽,纷飞的金色银杏落尽了,舞台被全部点亮,第106场《最后之胜利》也在端钧剧场圆满落幕,60年后再回到母校演戏的游本昌先生感慨万千,为什么要坚持演这么一出非商业的戏呢?我们也许该在与戏本身对话中找到我们各自的答案。
这出戏讲述了弘一大师从战乱年代闭关到圆寂的事迹,并且采用了经典的故事中的故事来演绎,脉络清晰,轻重节奏如点水,粗略回顾整场戏,已生再看之心。“整洁”一词也许可以概括整部戏的风格,一如游本昌先生说,这是一场安静的戏。简单却禅意浓厚的舞台布置,配合黄、红、蓝、三色单色灯光的使用,不仅将场景具象,更使观众更加容易的进入氛围当中。相反,道具的简单更将禅意抽象出来,简化为一左一右两个符号,最后竟也大有深意。
一部好戏的内核,精彩的舞美也是掩盖不了的,没有波澜起伏的剧情,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弘一大师用他的赤子之心诠释生命,游本昌先生也用他的毕生所学,神态自若地演绎圣人事迹,举手投足都是清清淡淡的浩气,每一句慢慢吐气而出的尾音都是人生的参悟。弘一大师曾用“简、陋、静”三个字来形容他的居处,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半隐在薄雾后的华彩形象。
“那个时候太平洋的海水是蓝的啊……现在的海水是红的。”弘一大师挥手两个精瘦有力的“殉教”,让苦苦纠缠的日本人知难而退,明了了自己的决心与态度。那时他因十五岁的徒弟的一封信彻夜难眠,认真接受且反省自己,甚至在深山闭关谢绝见客。“闭门思过,念佛待死”唯有又灯的夜长,死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日军的轰炸并没有打扰弘一大师,他鼓励他的徒弟们参军抗日,他叮嘱他们,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后来的后来,徒弟方远苦苦相求,他也不愿下山,尽管病着,尽管清苦。
弘一大师不仅是在写字,而且是在以字传法。舞台台唇中央也有一盏灯,它的光束多次穿透半透明的屏风,照出各种各样的正在抄写经书的弘一大师。编剧甚至在弘一大师与一群戏剧社团的学生的一段小事里特地借妙莲法师之口说出了大师字的变换特点。弘一大师不仅第一个提出了戏剧,也发扬戏剧,滋润那一代的年轻人。“但是啊——用文艺改变世界的力量是有限的,充满了无可奈何,这个时代,艺术始终是寄托幻想的载体。”可说着消极的话的弘一大师,可从别人始终否认自己消极的弘一大师,用像那时教导方远“经书要好好抄”的语气说这话时,你丝毫不感到绝望,甚至有一股越来越近的暖流,隔空潺潺流来。山川草木皆是情。
弘一大师在1938年写下“最后之胜利”,而他自己并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他依然相信,深刻的感受着这个世界。金色的银杏叶落了,温柔交代后事,圆寂,这个世界,他还是要再来的。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最后之胜利终于胜利,芳草终于碧连天,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愿所有人都被温暖,今宵别梦寒。(文:邓淼  图:佳奇、王思齐、朱子韵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