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心田・万米阳光”――第六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7-06-01作者:访问量:787

图为表演系《如果如果》剧照
 
图为舞美系《两边》剧照
 
图为音乐剧中心《往往》剧照
 
图为影视学院《石鲽》剧照
 
        5月25日晚,由我校学工部主办,戏曲学院学生会承办的第六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在莲花路校区白宫剧场顺利举办。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的有发展规划办主任兼学科办主任、科研处处长吴爱丽老师、学工部部长兼招就办主任徐咏老师、社会表演学张生泉教授、戏曲学院付小萍教授、导演系石俊副教授、表演系孙鱼洋老师以及应邀而来的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教授。
        5.25谐音“我爱我”,是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上戏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将心理与戏剧相结合,通过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引导同学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进而关爱别人,关爱社会。525,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进入本次决赛的心理情景剧作品共有7个,每个作品都融合了同学们的艺术创作灵感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围绕“一方心田·万米阳光”这一主题,突出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问题或心理矛盾冲突。
        《作弊》——来自戏曲学院作品,采用“仿默剧”形式,展现了一名“逆流”生在全民作弊的环境中出淤泥“被”染的焦虑、挣扎、得意后失意再反思的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过程。
        《归》——来自研究生部作品,灵感来源于北大心理专家徐凯文老师提出的“空心病”案例,展示了一名优秀学生在父母从小到大“一切向分看”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追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历程。
        《往往》——来自音乐剧中心作品,剧中讲述了在繁华聒噪的大城市、纷纷扰扰的文艺圈,我们的同学在陷入诱惑后,是如何重新寻回初心、并坚定心中理想的成长过程。
        《人生若只如初见》——来自戏曲学院作品,围绕校园爱情的主题,展示爱情由开始时的绚烂,逐渐走向平淡这一过程,也许青春就是用来回忆的。
        《石鲽》——来自电影电视学院作品,批判了用虚荣心满足自己却失去了本真的一类学生。
        《两边》——来自舞美系作品,运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手法,表达了人们面临理想和现实的抉择时,痛苦挣扎的心理历程,并倡导我们走出现实的灰,敢于直面自己最纯粹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如果如果》——来自表演系作品,引导学生直面压力,活在当下,没有如果。 
        剧目比赛后,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老师和导演系石俊老师分别从心理与编创角度对本次大赛做了点评。李老师指出本次大赛在内容选材上非常典型,聚焦于大学生活的典型冲突情境或成长问题,如学业、危机、爱情等;同时在目标上聚焦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疗愈,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希望上戏能将大赛向全市高校开放观摩。石俊老师指出本次大赛的水准相当高,相当接近,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除了对心理问题的舞台呈现之外,还让我们看到同学们是如何勇敢积极面对心理困惑的一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心理情景剧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被放大的缩影,人生总是充满着各种不可抗拒的挫折、矛盾,学会跳出来看问题,才会看得更真切;学会直面现实,才会接受和放下。本次心理情景剧大赛虽已落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依然任重道远。愿同学们经过本次比赛之后更加关注自我心理成长,将剧中的正能量延伸到生活中,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文:徐辉、王盈盈    图:16木偶 谢泳    编辑:榕树)
 
本次大赛获奖名单:
剧目奖:
一等奖:音乐剧中心《往往》
二等奖:戏曲学院《人生若只如初见》 表演系《如果如果》
三等奖:舞美系《两边》  影视学院《石鲽》  戏曲学院《作弊》  研究生部《归》
最佳导演奖:14导演(戏曲)熊晨雨
最佳表演奖:16戏剧影视表演梁国栋     16研究生叶梦瑶
剧本奖:
一等奖:《治爱》,编剧:16研究生赵之歌
二等奖:《往往》, 编剧:16音乐剧巴文洁
                《电车》,编剧:15导演杨子涵
三等奖:《如果如果》,编剧:13艺教陈煜
                《我是谁》,编剧:16编导李沁蕊  
                《双面》,编剧:15戏文王丹旎
                《归》,编剧:16研究生顾潇扬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