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认知”:结伴而行、意义增生――张生泉新著《戏剧认知导论》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发行

发布时间:2017-06-21作者:访问量:516

        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使得“思考”与“教育”等认知性的社会功能更显重要。但从严格意义说,把“戏剧”与“认知”结合并提出“戏剧认知”这一专有名词,却是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戏剧认知导论》作者张生泉教授的研究新视野与学术新成果。该书由姚扣根教授等戏剧专家参与策划、陆军教授作序。从理论脉络上观察,此书是“戏剧创作学”与“认知心理学”结伴而行、意义增生。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研究认识发生、发展与心理发生、发展的关系及规律;后者研究感觉、知觉、表象等比较具象的思维活动规律,包括人的初步感受、直接刺激、综合反应以及事后回忆等诸多元素,具备每个人都会遭遇且很难回避的特征。本书研究的“戏剧认知”,虽在根本上也与前者有关,但主要还建立在狭义认知心理学的学理上,特别是建立在戏剧创作和戏剧欣赏同人的感受、情绪、意志、理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的基础上。戏剧认知的史论、本论和推论构成本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本论中对戏剧认知与“想象力”“判断力”和“表现力”之关系论述,更使本书的研究维度和探索方法新颖独特,它对改变当前戏剧艺术在认知自我与社会层面上的普遍弱化倾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更为戏剧教育学和文化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的构建提供借鉴。

        当下的文艺研究和教育研究,纯专业、纯学科的分门别类研究不少,但跨专业、跨学科的整体研究仍嫌不够。以戏剧为例,大都由戏剧专业人士研究,虽拥有擅长演艺的优势,但也会产生对认知心理和教育规律比较忽视等缺陷。张生泉教授是哲学专业出身,因长期在戏剧院校从事理论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近十多年来还与大中小学各类学生戏剧广泛接触、深度联系,因而资料占有翔实、体例安排全面、观点分析精辟。本书的研究,既开辟了戏剧教育普及的新路径,也填补了戏剧院校在认知领域研究的空白。

        戏剧认知,它的目光既在艺术舞台、又在社会现实;它的脚步既在选择自由、又在结构必然;它的使命既在哺育真人、又在知书达“理”——这个理,既有角色成长的“小道理”,也有环境优化的“中道理”,更有社会进步的“大道理”。个人——群体——社会,从“小道理”到“大道理”,一个完整的网络被建立。如果看得更远一些,则中国的经济发展举全国之力势不可挡,中国的文化艺术(含戏剧创作和戏剧教育等工作)也要举全国之力才能不拖社会整体发展的后腿。这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强烈使命感。(文:宣传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